阜阳市常态化、制度化推深做实法治化营商环境

6月12日,阜阳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多项举措。阜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宁亚伟介绍,该市司法行政部门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围绕营造稳定公正的一流法治环境这一目标,严格对标对表、细化任务举措、压紧压实责任,制定该局法治化营商环境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常态化、制度化、颗粒化推深做实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十条举措,更好发挥法治规范引领保障作用。对标沪苏浙,立足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制定实施《阜阳市司法局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工作举措》,从加强涉企“红头”文件监管、规范涉企检查行为、推行行政处罚“三书同达”制度、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打造“阳光阜议”工作品牌、完善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开展困难企业解忧纾困法律服务行动、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阜阳法务区”建设十个方面发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此基础上,今年着力从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完善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项清单”制度、深入开展“三全”法律服务、建立涉企投诉“黑名单”制度、加强涉企纠纷多元调解等六个方面推进工作,持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全力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为解决“涉企行政检查频次过高、随意检查、重复检查、检查质效不高等问题”,阜阳市将“综合查一次”列为2025年重大改革事项强力推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的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4月15日印发《阜阳市“综合查一次”改革工作方案》。4月16日召开全市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形成以《阜阳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若干举措》和《阜阳市“综合查一次”改革工作方案》为统领,《阜阳市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阜阳市“综合查一次”清单编制工作指引》等八个工作指引为引领,N个执法部门实施方案和细化制度为依托的“2+8+N”制度体系。公告确认506个行政检查主体,梳理公布2964项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市县两级262个涉企行政检查主体,梳理公布2799项检查事项。

深入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兑现履约。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依法治省办《关于进一步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的实施意见》(皖法办发〔2025〕13号),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从完善推进落实工作体系、落实前置协同审查机制、常态排查整治存量问题等十个方面持续深化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推动政府违约失信整治,全方位提升公共政策实效和政府公信力。2025年以来,全市共排查梳理问题245个,兑现金额3.2亿余元。

持续深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打造“企呼律应”品牌,推出“三全”法律服务模式,实现法律服务企业主体全覆盖、对接全方位、产品全周期。今年1至5月,市、县两级组建法律服务团队,组织培训200场次,惠及企业785家,撰写企业法治体检报告229份,梳理法律风险点602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085个。开展“优化律师法律服务 助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选派律师进驻项目单位实行值班服务,组建法律服务团为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建设保驾护航,全市律所结对省重点项目实现全覆盖。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市司法局将营商环境条例纳入年度重点普法目录、普法工作要点和《2024年阜阳市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应知应会手册》,制定阜阳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方案,利用各普法节点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民法典宣传月期间,组建“法治服务团”,深入60余家规上企业、商会开展“民法典助企纾困”专项活动,举办专题讲座30余场,提供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