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泉县着力擦亮“中国杂技之乡”文化品牌,优化民间杂技资源,推进非遗文化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长官特色旅游小镇。
当主角,杂技小镇放异彩。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长官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遗存丰富的优势,建设了杂技广场、杂技剧院、杂技小院、杂技学校、杂技博物馆等,着重打造以杂技为主题的特色杂技小镇。同时,整合本土优质专业杂技团队,成立临美杂技公司,每天在杂技剧院定时演出杂技专场。整合全县900余支专业杂技团队,在重大节日、主要假日举办杂技名家汇,结合小丑、魔术、马戏、萌宠路演等,让游客全面领略临泉民间杂技风采。此外,临泉县把长官杂技小镇作为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的主会场,已先后举办第五届、第六届两届杂技节,来自全国、全省的30余支杂技团队600余名杂技演员同台竞技、交流提高。结合历史故事和红色文化,不断加大杂技剧目创新力度,编排了大型室内舞台情景剧《英雄丰碑》《霸王别姬》,以临泉杂技团队从“走四方”到“入殿堂”的创业经历为背景,创作了杂技剧《临泉杂技艺人》等,让游人走进长官就能全面了解民间杂技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好局面、美好前景。
挑大梁,非遗项目大荟萃。临泉县充分发挥77项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资源优势,在长官特色旅游小镇打造非遗市集。集中肘阁抬阁、临泉杂技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全面展示临泉人民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勇于出新、创造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集中舞龙、舞狮、犟驴、旱船、走钢丝、叠罗汉、玩杂耍等充满生活气息的等非遗项目,在周末举办非遗市集,游客可以近距离享受非遗大餐。集中民间色彩浓厚的梆剧、唢呐、坠子、大鼓书、火叉火鞭等演绎类非遗项目,为市集营造浓厚的氛围。集中木雕、蛋雕、面塑、沙书、毛笔制作、葫芦烙画等制作类非遗项目,让游客实现面对面欣赏、手把手制作,增强游客的体验感。集中口酥、芥菜、白梅豆、卤猪蹄、文王贡酒、水晶羊蹄、吊炉烧饼等饮食类项目,集现场制作、展示、品尝、销售于一身,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借助非遗市集,临泉县还把烤全羊、羊肉汤、水晶羊蹄、临泉芥菜、长官牛龙骨、五香鲖牛肉、李老庄猪蹄、迎仙板鸡等特色名吃美食汇集一堂,为游客提供口味纯正、风味独特、品种多样的特色饮食。集商品贸易、旅游休闲为一体,“非遗市集”成为悦民、惠民、富民的新型集市,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唱主曲,研学课程受热捧。构建一个主广场、两个休闲商业街区、五个特色场馆的研学体验新格局。在杂技广场现场体验民间杂技表演;在育才阁商业街区、福德街商业街区可以体验红色文化、汉服文化等;在十二生肖博物馆实地参观了解130余套1000余件不同材质、不同文化背景的生肖作品由来,学习由十二生肖组成的成语故事;在文创馆,现场体验浸纸、敷石、敲击、刷墨、揭纸等拓印环节;在奇石馆观赏形状奇特的石头造型;在山陕会馆体验悠久的商业历史;在花戏楼品鉴临泉梆剧等戏剧。研学课程还集中了诸多特色文化元素。引入楚国名将养由基“百步穿杨”“百发百中”成语故事,设立射箭馆、骑射场,让游客体验当一把神射手的感觉。在面塑体验中,游客可体验搓、揉、切、刻、划、捏等操作,亲手制作造型别致、形象精美、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在汉服馆,游客可以了解汉服的设计理念、面料选择、制作工艺、形制特色等知识,挑选心仪的汉服,游走在杂技小镇。同时,还建有研学教室,开设杂技道具制作、杂技体验教堂、杂技动漫剪纸等课程,引进文创商业,借助学力馆长官工厂,设计制作一系列文创产品。
长官特色小镇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的目光,界首市、太和县、阜南县及河南省淮滨县、新蔡县等地游客和学生前来观光研学。2024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和研学学生56万余人次。
来源:临泉县委宣传部